集众智 聚合力 共发展——44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负责人共商合作

2017-11-3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积极落实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互通互联、繁荣发展,11月27 -28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24个科普场馆和机构的44位馆长或负责人,以及中国国内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天文馆、国土资源博物馆等在内的8大类74家科普场馆和机构、15家科普企业的130余位馆长或负责人齐聚中国科学技术馆,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大会主题,共话沿线国家科普场馆间长远合作愿景。11月29-30日,与会外方代表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进行专业参观。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主持。集众智、聚合力,作为本届大会重要会议成果之一,27日上午举行了“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签约仪式。这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部署,探索我国科普场馆服务、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路径的重要举措。在此前长达一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分别与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希腊、塞尔维亚、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科普场馆或机构签署11个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或“科普资源互惠共享计划”协议。其中,上海科技馆与塞尔维亚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泰国国家科技馆签约。11项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科普场馆向世界传递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构建科学传播大平台的积极信号,蕴含着与会各方对科学传播互惠共享建设前景的深厚信心和合作共赢的殷切期待。
       主旨报告会由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科技政策与能力建设处代表约斯兰·努尔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博士、程东红理事长分别做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潜在贡献》《博物馆作为我们共有人文精神的前沿实验室》和《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的光明未来》三个主旨报告。
       27日下午,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主持“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论坛,各国科普场馆和机构代表就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进行研讨,包括展览展示特色和设计开发现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特色及与周围社区、学校等的互动情况,所属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场馆发展的规划愿景及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对“一带一路”科普场馆交流合作的建议等。
       27日晚举办的圆桌会议,王小明馆长作为本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论坛程序委员会主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宣言》起草、形成过程,并征求代表们的意见。12个“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科普场馆的参会人员共同起草《北京宣言》,共同研讨未来合作与发展的愿景,场馆涵盖自然、科学、天文等不同专题。经过多次讨论、修正,《北京宣言》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成果和亮点。代表们对《北京宣言》的内容表示肯定与认同,并希望能以此作为基础共识,开展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宣言》在28日的研讨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它的发布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科学类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的良好开端,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科普场馆之间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互通有无,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改革开放前沿,是建设中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此,本次国际研讨会安排外方参会代表于11月29-30日前往上海,专程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专业参观。上海科技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包括两个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在建中),成为集教育、展览、收藏、研究、科普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
       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明确了上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聚焦六大专项行动,提出了60项行动举措。上海市科委专门制定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促进上海先进技术走出去和沿线国家先进技术引进来,在提升合作国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上海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科普场馆将发挥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优势,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

 

       附:《北京宣言》
       当前,世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都在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中国在2017年5月15日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出席2017“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全体代表,于2017年11月27日-28日汇聚中国北京,秉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宗旨,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主题,思考科普场馆如何在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并最终形成以下宣言,成为《北京宣言》:
      1、我们认为,在信息爆炸、跨界融合的时代,“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未来博物馆领域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不断加强的合作与交流,能够真正实现各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文化互通、民心相通,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场馆的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成果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更好地推进科技发展与创新,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2、我们认为,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的信任体系,能够发挥值得信赖的纽带和极具价值的传播者的作用,鼓励宽容和批判性思维。共建互信是共享科学的基础,而共享科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将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多元合作,形成科学传播“新丝路”,打破科学知识传播的壁垒,共同构筑科学、文化与精神传递的命运共同体。
      3、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还需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普场馆则是开展科学传播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场馆应寻求多种合作与交流方式,将以物为本的传统展示技术与最新科技相结合,促进公众参与科学。
       为此:
       4、我们愿意,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广泛的科学传播联盟,开展展览的巡展与交流,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开发,人员定期互换交流与考察,定期举办科普场馆人员培训班,开展博物馆研究与藏品征集合作,合作举办科技节、青少年科学竞赛等,为推动创新与发展,促进资源的贡献与场馆的互惠共赢,促进彼此的交流,提升科学传播的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5、我们应当,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重要资源,构建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搭建机制性合作框架,建立协作网络,促进更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与科技交流,共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6、我们建议,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交流的机会,积极推动学术性非盈利组织“新丝路科普场馆学会”的成立,以此更好的促进各场馆之间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促进创新,谋求共同进步。
       7、我们建议,以此次“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合作发展基金会,并定期推送科普场馆的最新资讯,以此支持和促进各馆之间合作交流的持续开展和进行。由于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场馆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该活动将秉承“平等、自愿、互惠”的原则,在合作与共商、共享、共赢的基础上举行,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
       8、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我们欢迎认同《北京宣言》目标的其他国家的机构参与。

-502656510

1049572183

图、文/信息中心 、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