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馆党代会】自然史研究中心:紧抓收藏研究核心任务 实现研究引领科普支撑

2018-10-26

       自然史研究中心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狠抓收藏和研究两个核心任务,以藏品为基础,在藏品研究与收集、藏品管理和征集、藏品制作和保护等方面刻苦钻研,逐步建成行业内重要的自然史研究机构,力争成为特色鲜明的自然类标本收藏中心之一。

 

-1916468938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及培养。中心下设比较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极端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收藏研究部和标本模型制作中心。截至目前,中心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21人,藏品管理、标本制作、科研辅助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研究方向已基本涵盖博物馆自然史研究领域。

 

-643821515

 

  藏品研究的实力增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项,实现零的突破;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极端环境生物学以及进化与比较解剖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初步形成;共计发表研究论文107篇,其中SCI论文37篇;发现并命名了土壤动物12个新种,5个中国新纪录种,1个中国新纪录属;鱼类学描述并命名了2个新种。中心目前拥有450平方米研究室,配备了CT机、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为科研和科普提供平台支撑。四年来,中心聚焦藏品研究,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获批馆外资助项目50余项,总经费700余万元。

 

530846416

 

  加强藏品征集和保护研究。截至2017年12月31日,自然类藏品总量为293604件,包括古生物化石及复制品、地质矿物类标本、现生动物类标本等。2015年开馆至今,接受捐赠标本(模型)5500余件,首次启动中断多年的藏品交换工作。藏品管理启动节假日轮班制度,实施库房标本实物、库位、账册的核对清点和整理,利用NSII(国家标本资源)平台,逐步完成植物、矿物、鸟类等部分藏品信息的采集、上传和共享。

 

-356395587

 

  创新标本制作养护技术。2014-2015年,完成延安东路260号老自然博物馆标本搬迁工作,完成自然博物馆1万6千余件藏品的现场安装。每年完成自然博物馆全部1万多件标本养护,四年完成各类标本制作千余件,帝企鹅等标本在国内同行评议中获广泛好评。

 

-805626140

 

  为展示和教育提供科学支撑。策划或合办“大地巨子”临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中心科研人员参与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期间内容策划、展示深化、现场布展以及标本安装工作。长期为自博馆、科技馆展教等部门提供学术支持和科学支撑。

 

  未来展望

 

  以藏品为中心,围绕藏品的研究、征集、保护以及制作,制定长期规划,瞄准世界一流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实现中心的研究引领和科普支撑作用。

  紧密结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凝练科学问题,申请重大课题,培养研究队伍;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为自然博物馆服务;建设藏品与文创研发中心,以期科技馆能够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科普工作重要策源地,上海科创中心和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助推器;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及相关机构的藏品管理和展示技术的发展,规范建设藏品管理制度,提升藏品应用平台建设的技术和手段,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手段,形成我馆特色的藏品管理和应用平台;加强标本制作和养护的最新技术和手段研究,提升标本制作和养护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水平,建设行业内的标本制作和养护的技术中心和培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