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丨上海自博馆标本制作师单鵾:一双巧手,让动物们“起死回生”

2020-10-10

  摘要: 那些生命已然逝去的动物,在他巧手下又能“起死回生”,甚至可以再“活”几百年。

995994983

“我捕捉过一只飞鸟,没摸过你的羽毛。”与歌词描写的不同,在单鵾的经验里:即便没有捕捉过飞鸟,他却无数次触碰过它们的羽毛。这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制作部副主任、新晋“静安工匠”、国际自然史博物馆与收藏委员会标本制作艺术工作组主席Eirik Granqvist教授的得意门生,在从事标本制作工作的13年里,独立制作的标本就达百余件,带领团队制作涉及多个门类的生态标本也有400多件,大熊猫、华南虎、长颈鹿、中华鲟、瘤齿喙鲸等……也因此练就了一手绝技——那些生命已然逝去的动物,在他巧手下又能“起死回生”,甚至可以再“活”几百年。  

http://bgt.51ldb.com/sphere/ldbtz-2020-clips/09-29/g-33a01be8bc6a4afe943c5fcf57c04328/WeChat_20200929152515mp4-20200929152548007/WeChat_20200929152515.mp4

捧起放下无数次,只求各角度逼真

走进位于龙吴路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模型制作中心,一股特殊的气味扑鼻而来,一具具动物标本便映入记者眼帘,它们或站或躺,有些已接近完工,有些还尚是一副骨架。“标本要用到特殊溶液储存,所以这里会有些气味。”单鵾站在一具尚在搭建的大猩猩骨架前,向记者介绍着。药水、胶水混合着一丝腥气,单鵾的工作环境谈不上有多优渥,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细心轻抚动物标本的他,始终保持着专注,甚至是乐在其中。大猩猩骨架的重塑无疑是艰难的:关节处单纯涂抹胶水往往不能承重,稍不留神就会“散架”,只见单鵾与同事们用铁丝与木棍仔细地调试角度,固定好大猩猩的骨骼,时不时他还举起沉重的头骨端详,放置的角度或直接影响后续制作的逼真程度,单鵾一边研究着如何摆姿势,一边再拿起放在一旁的大猩猩生前照片对比,为了力求各角度完美逼真,往往一具动物骨架构建“捧起放下”就不下百次。

单鵾告诉记者,确定姿势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繁琐的精细活:剥皮、脱脂、定姿势、雕塑建模、填充、整形固定、覆皮等工序一步都不能缺少,也一步不可掉以轻心,而标本制作这一让动物“死而复生”的过程,更是结合了解刨学、动物学、医学、雕塑等多项专业学科。可以说标本制作师这一“高冷”的工种,掌握的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346610381

反复调配酒精浓度,只为还原一条“鱼尾纹”

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的逼真程度,时常让参观者误以为是动物们“活杀”而得,尤其是一些灵长类动物的面部表情,甚至是皱纹肌理都极尽真实。单鵾说,其实哪来的“活体”,动物标本制作用到的大多是动物园送来的动物尸体,栩栩如生背后求真不易,创新更难。

单鵾说,运用经年的传统填充技术制作的动物标本,时常给人生硬的感觉,为追求生动,标本制作又引入了石膏假体雕塑翻模技术,但石膏制作也有很大弊端,重量大、难移动而且非常易碎,给制作工序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单鵾带领团队创新使用了聚氨酯发泡替代石膏制作假体,在制作台前反复尝试,无数个日夜交叠,他最终找到了最适合制作假体的发泡配比及温度,彻底解决了石膏翻模的缺点,让标本假体雕塑制作周期缩短了20%的时间。

说起最难制作的标本,拥有多年经验的单鵾表示,灵长类标本首当其冲,“面无表情”是决定它“活”不“活”的关键。为了还原灵长类动物的“一颦一笑”, 单鵾关起门来不断摸索实验,终于创新出灵长类面部石蜡制作法这一绝技,该办法突破了国内浸制制作法与雕塑法的界限,不仅让动物皮张上色后期处理更简便,更还原了灵长类动物丰富的类人表情,保留了它们的面部细节。

然而,这样的绝技并非一蹴而就,单鵾回忆初期也是遇见挺多阻碍:“尤其酒精浸制标本头部时,就有很大讲究,酒精浓度一定要把控好,浓度过高可能皮肤马上脱水收缩,纹路全部消失。”为了让标本达到最佳状态,单鵾每天要在工作台前“盯”许久,50%浓度不行,换55%浓度,55%浓度不够,再换更高的……有时候为了一只猕猴的眼角纹,单鵾要反反复复调配很多次。技艺与经验的积累,终于让单鵾获得成功,经由该项技术制作的端坐打闹的金丝猴一家等标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示效果,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如今,该制作法更是被广大国内同行所采用。


来源:劳动报